时间: 2025-04-30 12: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1:01
典谟训诰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典谟训诰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发布的正式命令、教诲和规范,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在文学作品中,典谟训诰常用来形容古代文献中的正式文告或教诲,如《尚书》中的篇章。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献学,这个词汇用于描述古代官方文件的性质和内容。
典谟训诰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主要在《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学术和历史研究领域中保留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古代,典谟训诰**是官方文件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威结构。这些文件通常由帝王或高级官员发布,用于传达政策、法律和道德规范,对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有着重要影响。
典谟训诰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权威和正式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严肃的仪式和重要的决策过程。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来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厚重感。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典谟训诰**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性质和内容,以及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金殿之上,典谟训诰声声传,
玉阶之下,臣子肃穆心心念。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帝王坐在宝座上,官员们肃立在旁,空气中弥漫着典谟训诰的庄严气息。配合古琴的音乐,更能营造出一种古代宫廷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法令”、“诏书”等,用于描述官方的命令和教诲。例如,在英国历史上,“Royal Decree”(皇家敕令)具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典谟训诰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古代官方文件的代称,也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运作的重要线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
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尧、舜、汤之道在~之间。
1.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2.
【谟】
(形声。从言,莫声。本义:计谋,谋略)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辩亡论下》-遂献宏谟。 、 《尔雅·释诂》-谟,谋也。 、 《淮南子·脩务》-周爰谘谟。
【组词】
谟士、 谟臣、 谟训
3.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训,说教也。 、 《书·顾命》-大训。 、 《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 、 《国语·晋语》。注:“教也。”-是为明训。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组词】
训蒙、 训蒙教授、 训人、 训章
4.
【诰】
(形声。从言,告声。本义:告诉)。
同本义,上告下曰诰。
【引证】
《说文》。段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则用告字。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诰,告也。 、 《说文通训定声》-按,上告下之义,古用诰,秦复造诏安当之。 、 《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 、 《易·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 《列子·杨朱》注-告上曰告,发下曰诰。 、 《书·序》-雅告奥义。 、 《荀子·大略》。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诰誓不及五帝。 、 《书·大诰》释文-至秦又造诏字以当之。
【组词】
诰命夫人、 诰授、 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