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7:00
词汇“乐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乐”和“饥”两个部分来理解。
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乐饥”可能指的是在饥饿状态下仍然感到快乐或满足。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更多出现在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由于“乐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用法,或者是某个历史时期的特定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提倡节俭和知足的思想,“乐饥”可能与这种思想有关。它反映了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够保持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乐饥”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困难中保持乐观态度的人生态度。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普遍改善,但“乐饥”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提倡。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乐饥”来表达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境界:
在繁华落尽的街头,
我乐饥而笑,
心灵之花,
在简朴中绽放。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保持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例如,西方的“contentment in simplicity”或“joy in poverty”。
“乐饥”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上的充实。这个词提醒我们要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找到平衡,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