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2:45
后嗣:指后代,即某人的子女或更远的子孙。这个词汇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传统的语境中,强调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的传承。
“后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后”指后代,“嗣”指继承。在古代,家族的延续和继承是非常重要的事务,因此“后嗣”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或传统的场合仍被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延续和后嗣的传承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务。无后嗣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后嗣”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后嗣”一词常常带有一种庄重和传统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家族的责任和传承。它也可能引发对家族历史和血脉的思考。
在我的家族中,长辈们经常强调家族的传承和后嗣的重要性。每逢家族聚会,长辈们都会谈论家族的未来和后代的培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后嗣”来表达对家族传承的思考:
岁月流转,家族的灯火不灭,
后嗣承继,血脉的纽带永续。
在英语中,“后嗣”可以对应为“heir”或“descendant”。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家族传承和后嗣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对后代的责任感和期望。
“后嗣”一词在语言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强调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的延续。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正式或传统的场合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
1.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2.
【嗣】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嗣,诸侯嗣国也。 、 《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 、 《书·舜典序》-将使嗣位。
【组词】
嗣王、 嗣君、 嗣主、 嗣位、 嗣皇、 嗣圣、 嗣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