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22
武人:字面意思是指从事武艺、军事活动的人,通常指军人、武士或武术家。在古代**,武人往往与文人相对,指的是那些以武力或军事技能为职业的人。
武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武人之职,以武事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武人的含义逐渐扩展,从最初的军事职业者,到后来泛指所有与武力相关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武人往往被赋予忠诚、勇敢、直率等正面形象。在封建社会,武人的地位有时甚至高于文人,尤其是在战乱时期。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人的形象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角色。
武人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勇敢、忠诚、力量等正面情感。在个人层面,武人可能代表着保护、坚韧和牺牲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武人可能与历史故事、武术训练或军事生涯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武术的热爱而将自己视为现代的武人。
在诗歌中,武人可以被描绘为:
铁甲寒光映月明,
长枪短剑舞风轻。
武人心中藏忠义,
誓死卫国不回头。
武人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厮杀声、兵器的碰撞声,以及战士们坚毅的面孔和铠甲的闪光。
在不同文化中,武人的对应词汇和形象各有不同。例如,日本的武士(Samurai)强调荣誉、忠诚和武艺,而西方的骑士(Knight)则强调勇敢、保护和骑士精神。
武人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通过对武人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