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0:31
“不差毫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丝毫不差”,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任何误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完全一致或符合,没有丝毫的差异。
在文学作品中,“不差毫发”常用来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逼真程度,如“他的画技高超,画出的肖像与真人不差毫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记忆或计算非常准确,如“他对数字的记忆不差毫发。”在专业领域,如科学或工程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实验结果或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同义词:
反义词:
“不差毫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不差”和“毫发”两个词组成。其中,“不差”表示没有差异,“毫发”则指极小的部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史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精确和细致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不差毫发”这个成语在强调精确度的场合中经常被使用,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谨、精确的印象,常用于正面评价,如对某人的技艺或记忆力的赞赏。它也可能引发对完美主义的联想,有时在强调过度精确可能导致过度紧张或不必要的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评价一位朋友的绘画作品时使用过这个成语,形容他的画作与实物极为相似,得到了朋友的认可和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差毫发”用于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如:
山川如画,不差毫发,
晨曦微露,光影交错。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细的工艺品或高精度的仪器。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清晰、准确的声音相关联,如高保真的音乐播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a T”或“to the letter”,都表示精确无误的意思。这些表达在强调精确度和一致性时与“不差毫发”有相似的语境和用法。
“不差毫发”这个成语在强调精确度和一致性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常见,也在专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自慊,正与自欺相对,~。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差】
限度;界限。
【引证】
《后汉书》-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
3.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1. 【不差毫发打一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