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16
“东闪西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向东方闪避,向西方移动。基本含义是指人或事物在空间上不断变换位置,通常用来形容人行动迅速、灵活,或者躲避某种情况。
“东闪西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东”和“西”这两个方向词与“闪”和“挪”这两个动作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在近代汉语中逐渐形成的。
在文化中,东方和西方常被用来象征不同的方向和属性。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对空间和方向的敏感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灵活、机智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带有一种逃避或不稳定的负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在派对上灵活地穿梭于人群中,避免与不喜欢的人交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东闪西挪的身影,在月光下如影随形,躲避着夜的寂静。”
想象一个人在繁忙的市场中东闪西挪,可以联想到快速移动的画面和人群的嘈杂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dge and weave”,用来形容某人避开问题或障碍。
“东闪西挪”这个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通过方向和动作的结合,形象地描述了人的行为特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闪】
(会意。从人在门中。本义:自门内偷看)。
同本义,引申为偷看。
【引证】
《说文》。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苛吏传》:“白日常自于墙壁间閨闪。”-闪,窥头在门中也。 、 《礼记·礼运》。注:“淰之言闪也。”疏:“闪是忽有忽无,故字从门中人也。经传多以掩为之。”-故鱼鲔不淰。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挪】
(形声。从手,那声。本义:揉搓)。
同本义。
【引证】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两手自相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