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0:23
“东闯西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四处奔波,到处走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目标,四处游荡或寻找机会。
“东闯西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方位的一种认知,即东方和西方代表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模式。
在**文化中,“东闯西走”常常与冒险精神和探索欲望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稳定与变化的矛盾心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自由和冒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受束缚、勇于探索未知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总是东闯西走,每次见面都在不同的城市,这让我对他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羡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闯西走的风,吹散了昨日的梦,带来了明天的希望。”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背包客在不同城市间穿梭的画面。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火车或飞机的声音,象征着不断的移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aming around”或“wandering here and there”,它们都传达了一种无固定目标的游荡状态。
“东闯西走”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那些喜欢冒险和探索的人。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与文化、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都是你这老不贤,养这祸根,终日纵他性子,任他东闯西走,惹祸招非,如今弄出事来了。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闯】
(会意。从马,从门。本义:猛冲,突然直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闖,马出门貌。从马在门中。 、 《公羊传·哀公六年》。注:“出头貌。”-开之则闯然公子阳生也。
【组词】
闯堂;闯阵;闯亮、 闯寡门、 闯花门阚(嫖)小娘(嫖妓宿娼)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