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4:58
“东挪西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东边挪一点,西边凑一点。基本含义是指从不同的地方或来源拼凑、汇集东西或资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系统,缺乏计划性,只是临时应付或凑合。
在文学作品中,“东挪西凑”常用来描述人物在困境中采取的临时措施,如《红楼梦》中贾府为了应对财政危机而采取的各种临时措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四处求助或拼凑资源。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企业的资金运作或资源配置问题。
“东挪西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紧急或特殊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物质资源的拼凑,也包括了思想、计划等方面的临时组合。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有备无患”和“未雨绸缪”,而“东挪西凑”则反映了在资源不足或计划不周的情况下的一种被动应对方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突发或资源短缺时的普遍心态。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计划和效率的状态。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混乱、无序和紧迫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东挪西凑”的情况,比如在准备一个紧急的报告时,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从不同的资料中拼凑信息,最终勉强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东挪西凑,拼凑出生活的画卷。”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由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碎片拼凑而成的画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杂乱无章的声音,如市场中的各种叫卖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tchwork”或“makeshift”,它们也传达了一种临时拼凑或凑合的意思。
“东挪西凑”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资源有限或时间紧迫时的应对策略,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它也提醒我们要有计划和系统地处理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我命运乖,粮运折,家私都准折,东挪西辏犹还缺,一女多娇,将他来抛撇。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挪】
(形声。从手,那声。本义:揉搓)。
同本义。
【引证】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两手自相挪。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辏】
(形声。从车,奏声。本义:车轮上的辐条集中于觳上)。
同本义。
【引证】
《参同契》-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