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33
“云集雾散”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云集”和“雾散”。字面意思上,“云集”指的是云朵聚集在一起,比喻人或事物聚集;“雾散”则是指雾气消散,比喻困惑或障碍消除。整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群或事物的聚集与分散,或者比喻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云集雾散”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喻。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云和雾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不确定性,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描述更广泛的社会和自然现象。
在文化中,云和雾常常带有神秘和变化的象征意义。因此,“云集雾散”在描述社会或个人经历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反映了人们对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期待。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和变化的感觉,能够激发人们对复杂情况的思考和对问题解决的期待。它也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壮丽和不可预测性。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人群聚集或问题解决的情况,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形象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云集于山巅,雾散见晴天,人间万事,不过一瞬变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某个地点聚集,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群逐渐散去。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变化和流动感的旋律,来表达云集雾散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翻译和解释来传达相似的意境。
“云集雾散”是一个富有形象和哲理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 、 《尔雅》-集,会也。 、 《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 《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组词】
集隼、 集凤
引申为停留。
【引证】
《国语》-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 《孟子·梁惠王上》-齐集有其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 、 《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
3.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