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31
“海邦”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沿海的国家或地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海的邻邦”,即与海洋相邻的国家或地区。
在文学作品中,“海邦”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或者用来描绘与海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国际关系等,可能会更频繁地使用。
同义词“沿海国家”和“海滨国家”与“海邦”在意思上相近,但“海滨国家”更强调地理位置的特征,而“海邦”可能包含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海邦”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海”和“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邦”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因此“海邦”自然指的是与海洋相关的国家或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海洋往往象征着广阔、深邃和未知。因此,“海邦”可能被赋予一种探索和冒险的意味。在社会背景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海邦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
提到“海邦”,我可能会联想到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旅行到一个海邦,那里的海洋风光和海鲜美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和欣赏海邦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海邦”:
海邦的晨曦,波光粼粼, 渔舟唱晚,海鸥翩翩。 海风轻拂,带来远方的歌, 海邦的故事,悠长而深远。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海邦,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海鸥在空中翱翔,渔船缓缓归航。这样的场景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能唤起听觉上的宁静和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ritime nation”或“coastal country”,它们都强调了与海洋的关系,但在文化和历史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海邦”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方面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海洋文化和国际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和理解力。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邦,国也。 、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 《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以佐王治邦国。 、 《易·益》-利用为依迁邦。 、 《书·尧典》-协和万邦。 、 《诗·小雅·节南山》-以畜万邦。 、 《国语·周语》-后非众罔与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