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5:03
早米: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早季收割的稻米。在**南方,尤其是水稻种植区,农民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分别在早季和晚季种植水稻。早米即指在早季收割的稻米,通常在夏季收割。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早米可能被用来象征丰收、勤劳或是季节的更替。例如,在描述农民生活的诗歌或散文中,早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早米可能直接用来指代早季的稻米,或者在讨论粮食价格、农业政策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农业或食品科学领域,早米可能涉及到种植技术、收割时间、储存方法等专业话题。
同义词:早稻、夏米
反义词:晚米、秋米
早米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早季的稻米。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早米的种植和收割时间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南方,早米的收成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一年的粮食供应和经济收入。在一些地区,早米的收成甚至被视为一个节日,会有庆祝活动。
早米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劳的农民、金黄的稻田和丰收的喜悦。它也可能唤起对家乡和童年记忆的怀念。
在个人经历中,早米可能与家乡的传统节日、家庭聚餐或是农田劳作的记忆相关联。
在诗歌中,早米可以被用来描绘季节的变化和农民的辛勤:
夏风轻拂稻田绿,
早米金黄映日辉。
农人挥汗如雨下,
丰收喜悦满心扉。
早米可能让人联想到金黄色的稻田、农民劳作的身影和收割机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早米的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早米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热带国家,可能没有明显的早季和晚季之分,因此早米的概念可能不太适用。
早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农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早米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的农业文化和生活方式。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