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3:59
早衙(zǎo yá)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府在早晨开始办公的时间。在古代**,官府每天有两个主要的办公时段,分别是早衙和晚衙。早衙通常是指官员们在早晨开始处理公务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标志着一天工作的开始。
早衙这个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与古代官府制度相关的讨论中。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用于学术研究或历史教育中,用以描述古代官府的工作制度。
早衙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官府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作品中。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不常见,但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仍然被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所重视。
在古代,早衙不仅是官府工作的开始,也是官员们展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时刻。这个制度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特点,即强调纪律和效率。早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文化。
早衙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严肃氛围和官员们的辛勤工作。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怀旧和敬仰之情,因为它代表了古代**的一种传统和秩序。
在现代生活中,早衙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文化交流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官府运作方式。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早衙这个词汇来描绘古代官府的场景,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例如:
晨光初照,衙门的大门缓缓开启,官员们陆续进入,开始了新一天的早衙。
早衙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衙门的景象:官员们穿着官服,手持文案,忙碌地进出衙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官府的画卷,听觉上,则是官员们忙碌的脚步声和文书翻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早衙这个词汇的概念,但类似的官府工作制度在不同文明中都有存在。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中也有类似的官员办公制度。
早衙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官府制度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衙】
(形声。从行,吾声。(yú)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旧时官署之称。
【引证】
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 《广韵》-衙,衙府也。 、 《陔余丛考》-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 、 《北齐书·宋世良传》-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
【组词】
衙头、 衙职、 衙庭、 衙堂、 衙里、 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