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0:15
坏处:指不利或有害的事物、情况或结果。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事物或行为的负面影响或后果。
“坏处”一词源于汉语,由“坏”和“处”组成。“坏”指不好的、有害的,“处”指地方或情况。随着语言的发展,“坏处”逐渐固定为表示负面影响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坏处”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行为的坏处可能被放大,因为它们可能影响到整个群体。
“坏处”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损失、风险或不愉快的结果。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潜在危险的警觉和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坏处”来评估不同选择的后果。例如,在决定是否接受一个新工作时,我会考虑它的坏处(如长时间工作、远离家人等)。
诗歌:
在夜的深渊,坏处潜伏,
如同阴影,无声无息。
每一步选择,都有代价,
坏处,是未言的警示。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是阴暗的森林,象征着不同选择的坏处。 听觉:一段低沉的音乐,伴随着不安的鼓点,传达出坏处带来的紧张和不安。
在英语中,“坏处”可以对应为“disadvantage”或“negative impact”。在不同文化中,对坏处的重视程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识到负面影响的存在。
“坏处”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生活中的风险和不利因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坏处”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更好地沟通我们的担忧和顾虑。
1.
【坏】
(形声。从土,褱(huái)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pēi,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毁也。-坏,败也。 、 《尔雅·释诂》-坏,毁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坼也,自颓曰坏。”-坠坏城郭。 、 《左传·文公十三年》-大室之屋坏。 、 《论衡·佚文》-恭公坏孔子宅以为宫。 、 《韩非子·说难》-天雨墙坏。 、 《吕氏春秋·察今》-而坏都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室坏不修。
【组词】
坏山、 坏决、 坏溃、 坏压、 坏裂、 坏颓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