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56:07
害处:指某事物或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损害。它强调的是不利的结果或后果,通常与“好处”相对。
“害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害”字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意为伤害、损害。随着语言的发展,“害处”逐渐固定为表示负面影响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害处”常与道德判断相关联,如“害人害己”强调行为的负面连锁反应。在现代社会,随着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害处”更多地被用于教育和公共政策中,以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
“害处”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警示和负面的情感色彩,它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风险和后果,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警惕和谨慎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害处”来提醒家人注意健康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油脂,因为这些食物的害处是众所周知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害处”融入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
森林的哭泣,是人类行为的害处, 河流的污浊,是贪婪的代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污染的河流,或是因过度开发而受损的自然景观,这些图像都能唤起对“害处”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环境破坏的警报声或健康警示的广播。
在英语中,“害处”可以对应为“harm”或“detriment”,在不同文化中,对“害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识到负面影响的重要性。
“害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潜在的风险,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管理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害处”,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使用这一词汇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传达信息和警示他人中的作用。
1.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