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2:54
爱惜:指对某物或某人给予特别的关心和保护,避免浪费或损坏,强调珍惜和节约的态度。
“爱惜”一词由“爱”和“惜”两个字组成。“爱”表示喜爱、关心,“惜”表示珍惜、舍不得。在古代汉语中,“惜”已有珍惜之意,如《诗经·小雅·车舝》中的“惜我者老,爱我者少”。随着语言的发展,“爱惜”逐渐成为一个常用词汇,表达对物品或情感的珍视和保护。
在**文化中,“爱惜”强调节俭和珍惜的传统美德。在资源有限的社会背景下,“爱惜”提醒人们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在家庭和教育中,“爱惜”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教导人们尊重和保护周围的人和物。
“爱惜”一词给人以温暖和责任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珍惜身边的一切,无论是物品还是人际关系。在表达中,“爱惜”能够传递出一种深切的关怀和责任感,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在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爱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也鼓励身边的人爱惜公共财物,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诗歌:
爱惜每一朵花,
不让它们凋零在无人的角落。
爱惜每一颗星,
不让它们黯淡在夜空的边缘。
在英语中,“爱惜”可以对应为“cherish”或“take care o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物品或情感的珍视和保护。
“爱惜”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责任感的词汇,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爱惜”能够帮助我们传递出深切的关怀和责任感,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爱惜”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1.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2.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惜,痛也。 、 《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为陛下惜之。 、 宋·苏洵《六国论》-惜其用武不终。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岁月为可惜。
【组词】
可惜、 痛惜、 惜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