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3:04
“微小”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指的是非常小、极小的尺寸或程度。它强调的是物体或现象的规模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在数量、强度、重要性等方面极为有限。
在文学中,“微小”常用来形容细节或情感的细腻表达,如“微小的希望”、“微小的动作”。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物体的尺寸,如“微小的颗粒”。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生物学,“微小”可能指微观世界的粒子或细胞。
同义词中,“渺小”强调的是相对的、对比中的小;“细微”则侧重于细节的精细;“微不足道”则带有不重要的意味。反义词则直接指向大的、重要的。
“微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微”字最初指细小、不明显,而“小”字则直接表示尺寸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使用,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微小”。
在东方文化中,“微小”有时与“谦虚”、“谨慎”等美德相联系,如“微言大义”。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精确、细致的工作态度相关。
“微小”一词可能引发一种温柔、细腻的情感反应,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容易被忽视但实则重要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微小的细节,但这些细节有时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例如,一个微小的微笑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微小的世界里,每一粒尘埃都有它的故事。”
视觉上,“微小”可能让人联想到显微镜下的细胞或微型雕塑;听觉上,它可能与轻柔、细腻的声音相关,如微风中的细语。
在英语中,“微小”可以对应为“tiny”或“minute”,前者更口语化,后者则带有精确、微观的意味。
“微小”一词虽然在字面上看似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却能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微小”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深度。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