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1: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1:20:36
词汇“壮颜”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来进行探讨。
“壮颜”字面意思是指面部表情或外貌显得强壮、有力或有气势。其中,“壮”通常指强壮、有力,而“颜”则指面容、面部。
由于“壮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领袖的面部表情,传达一种威严或力量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方言中。
“壮颜”这个词可能是由“壮”和“颜”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的历史演变记录。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用“威颜”或“刚颜”来替代。
在**文化中,面部表情和外貌常常与个人的性格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壮颜”可能在描述某些具有权威或力量的人物时使用,以强调其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一致性。
“壮颜”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坚强、勇敢和权威的形象,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
由于“壮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某人面部表情显得强壮有力的情况,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添描述的生动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壮颜”用于描述一个英雄人物的面部表情,如:“他的壮颜如同山岳般坚定,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不屈的意志。”
视觉上,“壮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雕塑般的面部轮廓,或者是电影中英雄人物的特写镜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稳有力的声音,或者是战鼓的节奏。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壮颜”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strong-featured face”或“commanding presence”。
“壮颜”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主要集中在描述面部表情或外貌的强壮和有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和形象。尽管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它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