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4:47
词汇“楚越之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楚越之急”字面意思是指楚国和越国之间的紧急情况或危机。在古代,楚国和越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它们之间可能因为战争、外交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紧急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历史书籍中,可能会提到“楚越之急”来描述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或紧急**。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历史或文学时。
“楚越之急”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楚国和越国都是重要的诸侯国,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政治格局。这个词汇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对于现代人来说,“楚越之急”可能会引起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紧张气氛。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如果是在研究古代历史或文学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楚越之急”来描绘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楚越之急”所传达的紧张和危机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来理解这个概念。
“楚越之急”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春秋时楚越两国先后遭吴入侵。
1.
【楚】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引证】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 、 《诗·周南·汉广》-言刈其楚。 、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楚。 、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 、 《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 《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
【组词】
楚棘、 楚焞、 楚藿、 楚楚、 楚木、 楚林
2.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