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5:57
壮行: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为即将出发的人或团队举行的一种仪式,以鼓励和祝福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勇敢、顺利地完成任务或旅程。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壮行往往被用来描绘一种庄严、激励人心的场景,如军队出征前的誓师大会。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壮行可能被简化为简单的祝福语,如“一路顺风”或“加油”。 专业领域:在军事、体育等领域,壮行是一种正式的仪式,用以提升士气和团队凝聚力。
同义词:送行、祝福、鼓励 反义词:阻挠、劝阻、打击
词源:壮行一词源于古代军事仪式,旨在通过仪式增强士兵的勇气和决心。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壮行的应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体育、教育等多个领域。
文化:在文化中,壮行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对个体的关怀。 社会背景**:在现代社会,壮行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激励和团结的手段,用于提升团队精神和士气。
情感反应:壮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发人的斗志和勇气。 联想:联想到壮观的仪式、激昂的演讲和团结的氛围。
经历:在大学毕业时,学校为我们举行了壮行会,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们壮行,
肩并肩,心连心,无畏前行。
风帆高扬,梦想启航,
壮行的歌声,响彻云霄。
视觉:联想到整齐的队伍、飘扬的旗帜和坚定的眼神。 听觉:联想到激昂的军乐、响亮的口号和热烈的掌声。
比较: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send-off”或“rally”,虽然形式和细节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为了鼓励和祝福。
理解:壮行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它激励人们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壮行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传达激励和团结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