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09
惠恤(huì x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惠”和“恤”。其中,“惠”通常指恩惠、好处或仁慈的行为,“恤”则指同情、怜悯或救济。因此,“惠恤”整体上指的是给予恩惠和同情,特别是在物质或精神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惠恤”常用来描述高尚人物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援助,如“他以惠恤之心,救助了许多贫困的孤儿。”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工作或慈善事业中,“惠恤”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援助项目或政策。
同义词:
反义词:
“惠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惠”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赐予,后引申为恩惠、仁慈。“恤”字则有记录显示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忧虑、怜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惠恤”,强调给予帮助和同情。
在**传统文化中,“惠恤”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与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强调在社会发展中不应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惠恤”这个词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和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在个人层面,这个词可能激发人们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志愿者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资源。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惠恤”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鼓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惠恤”:
春风拂过枯枝,
带来惠恤的暖意,
在寒冷中播撒希望,
让爱在人间流转不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志愿者在寒冷的冬日为无家可归者分发温暖的衣物和食物,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惠恤”的情感。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温馨的钢琴曲,如肖邦的《夜曲》,来表达这种柔和而深情的关怀。
在英语中,“惠恤”可以对应为“benevolence”或“compassion”,这些词汇也强调了给予帮助和同情的行为。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的关怀和帮助他人的理念是相通的。
通过对“惠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也提醒我们在社会发展中不应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个人层面,它激励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1.
【惠】
(会意。从心,从叀(zhuān)。本义:仁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惠,仁也。 、 《周书·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 、 《孟子》-分人以财谓之惠。 、 《贾子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 、 《资治通鉴》-孙讨虏聪明仁惠。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论语·公冶长》-其养民也惠。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彭有守多惠政。
【组词】
惠声、 惠育、 惠化、 惠心
2.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