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21:40
“惠子知我”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典故,字面意思是指“惠子了解我”。惠子是战国时期的名士惠施,他与庄子是好友,两人常有辩论。这个词汇后来被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有深厚的理解和默契。
在文学作品中,“惠子知我”常用来表达深厚的友情或知己之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化或学术讨论中,它仍然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刻理解。
同义词:心有灵犀、知己、默契、心领神会 反义词:格格不入、互不了解、隔阂
“惠子知我”源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惠施与庄子辩论,庄子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两个人之间的深厚理解和默契。
在文化中,知己的概念非常重要,人们常常追求能够理解自己的朋友。因此,“惠子知我”这个词汇在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安慰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和无需言语的默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我们之间的默契就像是“惠子知我”,很多时候我们无需多言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岁月的长河中,
我们相遇,惠子知我。
无需言语,心领神会,
在彼此的眼中,找到归宿。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两个人在静谧的夜晚,面对面坐着,无需言语,眼神交流中透露出深厚的理解和默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ulmate”或“ kindred spirit”,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理解和默契。
“惠子知我”这个词汇在*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那些能够深刻理解我的人,并在交流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默契。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夫何间然。
战国时期,宋国人惠施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之一,他与庄周是好朋友,两人相交很深,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惠施死后,庄周路过他的墓地,经常拜祭他,一次庄子感慨地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1.
【惠】
(会意。从心,从叀(zhuān)。本义:仁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惠,仁也。 、 《周书·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 、 《孟子》-分人以财谓之惠。 、 《贾子道术》-心省恤人谓之惠。 、 《资治通鉴》-孙讨虏聪明仁惠。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论语·公冶长》-其养民也惠。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彭有守多惠政。
【组词】
惠声、 惠育、 惠化、 惠心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4.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引证】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 《易·观卦》-观我生。 、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