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46
“桃园之拜”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历史,特指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故事。字面意思是在桃园中进行的拜把子仪式,基本含义是指三位英雄在桃园中结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共同抗敌。
在文学作品中,“桃园之拜”常被用来象征忠诚和兄弟情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或结拜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则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同义词:结义、拜把子、金兰之交 反义词:反目成仇、背信弃义
“桃园之拜”源自《三国演义》,是**古典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形式的结拜或深厚的兄弟情谊。
在文化中,“桃园之拜”代表了忠诚、义气和兄弟情谊。这个故事在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推崇的道德典范。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忠诚、勇气和牺牲。它激励人们在困难时期坚守信念,互相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朋友间的“桃园之拜”,他们虽然不是在桃园,但通过类似的仪式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承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桃园,三人心意相通,桃园之拜,誓言如桃花般绚烂。”
想象一幅画面:三位英雄在桃花盛开的园中,手持酒杯,对天发誓。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二胡,营造出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结拜行为可能被称为“blood brothers”,但在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上与“桃园之拜”有所不同。
“桃园之拜”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忠诚和兄弟情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表达能力。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园】
(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 、 《三苍》-种树曰园。 、 《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 、 《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以场圃任园地。 、 《易·贲》-于丘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