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30:04
“桃夭新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原意是指桃花盛开时的新娘,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新婚女子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文学作品中,“桃夭新妇”常被用来描绘新婚场景,增添诗意和美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或传统场合,如婚礼致辞或祝福中,仍可能听到。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古代文化研究中,这个词汇会被用来讨论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
同义词:
反义词:
“桃夭新妇”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场合中。
在**传统文化中,桃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因此“桃夭新妇”不仅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寓意着新婚的幸福和美好。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女性美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好的情感联想,如春天的生机、爱情的甜蜜和新婚的喜悦。它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婚礼场景和美丽的自然景象。
在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我曾用“桃夭新妇”来形容新娘的美丽,这个词汇不仅表达了我的祝福,也增添了场合的诗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桃花开,桃夭新妇笑颜开。”这样的句子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表达了新婚的喜悦。
想象一幅画面:春天的桃花盛开,一位美丽的新娘在花丛中微笑。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美丽,也让人联想到轻快的鸟鸣和温柔的风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lushing bride”(脸红的新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新娘的美丽和幸福。
“桃夭新妇”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形容了女性的美丽,也寓意着新婚的幸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素养。
赵五娘于归两月,即别蔡邕,是一~。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3.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4.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