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22
词汇“幽怪”的深入学*和分析:
“幽怪”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神秘、难以捉摸、超乎寻常的事物或现象。它结合了“幽”字的隐秘、深邃之意和“怪”字的奇异、不寻常之意,形成了一个描述超自然或不可思议事物的词汇。
“幽怪”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幽”和“怪”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幽”常指隐秘、深邃,而“怪”则指奇异、不寻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超自然现象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幽怪”常与鬼神、灵魂等概念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好奇。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幽怪”现象的解释更多倾向于心理学或科学角度。
“幽怪”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和潜在的危险,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一些无法解释的梦境或直觉体验,这些都可以用“幽怪”来形容。例如,某次深夜的梦境中出现了一些幽怪的影像,醒来后仍感到心有余悸。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闪烁,幽怪的影子在林间游走,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森林中幽怪身影的画面,配以低沉、神秘的音乐,增强“幽怪”的氛围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erie”或“weird”,它们也有神秘、不寻常的含义,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幽怪”一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描述了超自然现象,还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想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幽怪”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