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22:52
“幽意”一词通常指的是深邃、隐晦或难以言表的意境或情感。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含蓄、深沉、不易察觉或表达的内心感受或艺术境界。
“幽意”一词源于汉语,由“幽”和“意”两个字组成。“幽”字古义为深暗、隐蔽,而“意”字则指心意、情感。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深邃、隐晦情感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幽意”常与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相联系,强调内心的深沉与含蓄。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也常用于艺术评论,形容作品的深层意境。
“幽意”一词给人以深沉、神秘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未知、深层次情感的探索和联想。它让人联想到静谧的夜晚、深邃的森林或古老的书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一首古诗时感受到“幽意”,那种深邃的情感和意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幽意”:
月光洒落,幽意弥漫, 静谧的湖面,映出深邃的思绪。
在英语中,“幽意”可以对应为“subtlety”或“profundity”,但这些词汇在表达上可能不如“幽意”那样具有深邃和隐晦的意味。
“幽意”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韵味,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深邃的情感或意境,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含蓄、深沉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幽意”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提升表达的深度和韵味。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