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57
“操之过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处理事情或采取行动时过于激烈或极端。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批评或警告某人在解决问题时采取了不恰当的、过于激烈的方式,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操之过激”常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或决策,强调其行为的过度和不当。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直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者在讨论策略时提醒避免过激。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分析个体或组织的行为模式,探讨如何避免过激反应。
“操之过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行为和决策应保持适度,避免走向极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批评或提醒人们避免过激行为。
在**文化中,“操之过激”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理念紧密相关,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保持平衡和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常用于提醒人们避免因情绪或冲动而采取过激行为,以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冲动、失控和不良后果。在使用时,它可能引起听者的警觉,提醒他们避免类似的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操之过激而导致关系破裂的情况。例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一位同事因为过于急躁和强硬的态度,导致团队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在诗歌中,可以将“操之过激”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春风拂面,勿操之过激,让花儿自由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暴风雨中树木被狂风摧残的画面,象征“操之过激”带来的破坏。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激烈、情感强烈的音乐,来表达这种过激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react”或“go too fa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行为过激的含义。
“操之过激”这个词汇在提醒人们保持适度、避免过激行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避免因过激行为而导致的负面后果。
鄂督瑞澂操之过激,捕杀民党无虚日。
日本于此,颇惧~,招列强之反感。
1.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4.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