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02
词汇“操之过急”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处理事情过于急躁,没有耐心等待适当的时机。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操之过急”字面意思是处理事情时过于急躁,没有耐心,急于求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行动或决策时缺乏必要的冷静和耐心,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操之过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耐心和冷静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耐心和冷静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因急躁而导致的错误。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提醒,它让人联想到因急躁而导致的失败和挫折。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耐心和冷静的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操之过急而错失良机的情况。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重要决策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因急躁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将“操之过急”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春风不急,花开自有时,何必操之过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急躁地处理事务,而周围的环境显得平静和有序。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或紧张的呼吸声,与平静的背景音乐形成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ste makes waste”或“more haste, less speed”,都强调了急躁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操之过急”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耐心在决策和行动中的重要性。
扞齐人伐山戎呴,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
若中路封关,~,而东西各路得以偷贩出洋,则正税徒亏,而漏卮依然莫塞。
1.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4.
【蹙】
(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小明》-政事愈蹙。
【组词】
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