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23: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23:23:56
词汇“擅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擅行”字面意思是指擅自行动,未经允许或授权就采取行动。它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行为者可能违反了规则、法律或他人的意愿。
“擅行”由“擅”和“行”两个字组成。“擅”字古汉语中意为专擅、擅自,而“行”字则指行动、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擅行”逐渐固定为一个词汇,用来描述未经允许的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擅行”这样的词汇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
“擅行”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鲁莽、不负责任或甚至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擅自行事,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或利益,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或争议。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擅行”来描绘一个不顾后果的冒险者,或者在故事中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叛逆行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擅自闯入禁区的人,或者在音乐中,可以使用紧张的旋律来表达“擅行”带来的不安和冲突。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ct without permission”或“take unauthorized a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
“擅行”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用来描述那些未经允许的行为。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规范和法律尊重的理解。
1.
【擅】
(形声。从手,亶(dǎn)声。本义:独揽,专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媾壹也。-擅,专也。 、 《诗·狡童序》-权臣擅命也。 、 《史记·魏豹彭越传》-擅将其兵。 、 《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
【组词】
擅恣、 擅政、 擅柄、 擅朝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