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40
“天愁地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似乎在忧愁,大地似乎在悲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景象极其悲惨或环境极其恶劣,通常用来描述灾难、战争或极度悲伤的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天愁地惨”常用来渲染悲剧气氛,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经历的极度不幸或某个**的严重后果。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历史叙述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重大灾难或战争的惨状。
同义词:
反义词:
“天愁地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悲惨场景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天和地常常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与人类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天愁地惨”不仅仅描述了外在的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文化的深层含义。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尽的悲伤和绝望。它可能让人想起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灾难,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引发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战争电影时,这个成语的描述往往能更深刻地传达出那些悲惨场景的情感强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场无情的战争中,
天愁地惨,血染山河。
每一声哀鸣,都是大地的哭泣,
每一滴泪水,都是天空的哀愁。
想象一幅画面:灰暗的天空下,大地布满裂痕,废墟中传来阵阵哀嚎。这样的场景配上低沉的音乐,如大提琴的哀鸣,能更深刻地传达出“天愁地惨”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cene of desolation”或“a landscape of despair”,虽然不如“天愁地惨”那样形象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悲惨和绝望的情感。
“天愁地惨”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外在的悲惨景象,也深刻反映了人类情感和文化背景。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见女儿哭的~,候着丈夫过殓,出来拜公婆。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惨】
(形声。从心,参声。本义:残酷,狠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惨,毒也。 、 《汉书·陈汤传》-惨毒行于民。 、 《后汉书·周纺传》。注:“虐也。”-苛惨失中。 、 《荀子·议兵》-惨如蜂虿。
【组词】
惨虐、 惨无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