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8:22
词汇“天怨”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天怨”可以理解为“天的怨恨”或“天神的愤怒”。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语境中,用来描述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天意对人类行为的惩罚或不满。
由于“天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天”和“怨”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表达天意的不满。
在**传统文化中,天常常被视为有意志的存在,能够对人类的行为作出反应。因此,“天怨”可能出现在强调天人感应的文献中。
由于“天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天怨”用于描述一个因违背自然法则或道德准则而遭受的灾难性后果的故事或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神的愤怒”或“命运的惩罚”,但具体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天怨”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主要局限于特定的文学和语境。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信仰中对天意的看法。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但在探讨历史文化时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