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4:43
“涝疏旱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综合起来,“涝疏旱溉”字面意思是既要防止和处理因雨水过多而导致的涝灾,也要应对和解决因缺水而导致的旱灾。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水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合理利用,既要防涝又要抗旱,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平衡。
在不同的语境中,“涝疏旱溉”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涝疏旱溉”作为一个成语,其形成和使用主要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中,随着对水资源管理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应对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水利领域,也用于比喻其他领域的全面管理。
在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对水的管理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涝疏旱溉”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水资源的重视,也反映了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全面和科学的印象,使用时往往能传达出一种深思熟虑和周到细致的态度。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城市规划或环境保护时使用这个成语,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雨绵绵涝未至,
夏阳烈烈旱无踪。
涝疏旱溉人智慧,
水润田畴岁岁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农夫在田间巡视,雨季来临前疏通沟渠,旱季则引水灌溉,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涝疏旱溉”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全面管理水资源”或“综合水资源管理”等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通过对“涝疏旱溉”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深层含义。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水资源管理的描述,也是一种全面、平衡处理问题的哲学思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涝】
水淹没;雨多成灾。
【引证】
《晋书·袁甫传》-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
【组词】
涝漉、 涝疏旱溉、 沥涝、 内涝、 涝洼地
浇水,灌溉。
【引证】
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公今早晚班春去,强劝涝田补岁饥。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
3.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
4.
【溉】
(形声。从水,既声。本义:灌注)。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溉,灌也。 、 《说文》-溉,一曰灌注也。 、 《汉书·沟洫志》-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 、 《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 宋·沈括《梦溪笔谈》-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
【组词】
溉田、 溉汲、 溉浸;溉灌、 溉沃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