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22
“川泽纳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河流和湖泊能够容纳污秽之物。基本含义是指大自然具有自我净化和包容的能力,引申为人或事物具有容忍和接纳不良因素的宽广胸怀。
在文学作品中,“川泽纳污”常用来比喻人的胸怀宽广,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或错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个环境或系统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不崩溃。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川泽纳污”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学思考。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强调自然的包容性和人的道德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丰富,成为表达宽容和包容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川泽纳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恕”,即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培养宽广的胸怀,促进社会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宽容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宁静的河流和湖泊,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和矛盾时,保持冷静和包容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宽容他人的情况,那时“川泽纳污”这个成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会了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如川泽纳污,波澜不惊,岁月静好。”
想象一条宽广的河流,静静地流淌,接纳着岸边的落叶和泥沙,这种画面给人以宁静和包容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river can absorb the dirt”,但缺乏“川泽纳污”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哲学意义。
“川泽纳污”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性的一种理想化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有包容和理解的心态,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川】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川,贯川通流水也。 、 《管子·度地》-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 、 《周礼·地官》-有川衡。 、 《易·需》-利涉大川。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 、 《诗·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 、 《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组词】
川源、 顺尊、 川游、 川口、 川水、 川防、 川谷、 川坻、 川岗
2.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
3.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4.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