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3:11
安厝(ān cu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棺材安放于墓地中,即安葬。在古代,这个词也常用来指代将灵柩暂时安置在某处,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正式的安葬。
安厝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常带有庄重、肃穆的氛围,用以描述死亡和葬礼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使用较少,通常出现在较为正式或文学化的表达中。在专业领域,如殡葬业,安厝是一个常用术语。
同义词:安葬、埋葬、下葬 反义词:掘墓、挖坟(这些词通常带有负面或破坏性的含义)
安厝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历史上一直与葬礼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安厝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涉及到家族、和道德等多个方面。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安慰和教育。
安厝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哀伤和庄重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和家族的责任。它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尊重死亡。
在个人生活中,安厝一词可能与家族的葬礼*俗相关,每个人对这一仪式的体验和感受都是独特的。
在诗歌中,安厝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如:“晨曦中,安厝的仪式静静进行,生命的轮回在此刻得到安宁。”
安厝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墓地、低沉的诵经声和缓缓移动的送葬队伍,这些都是与死亡和葬礼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不同文化中,与安厝相对应的概念和仪式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死亡的尊重和对逝者的纪念。
安厝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葬礼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厝】
(形声。从厂(hǎn),昔声。“厂”,象山崖形。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一说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
【引证】
《说文》。-厝,厉石也。 、 《诗·小雅·鹤鸣》-佗山之石,可以为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