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2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29:39
惊风骇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惊动风,骇起浪”,形容风浪非常大,比喻局势或情况非常动荡不安,令人震惊。
该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后来逐渐被引申为比喻用法,形容社会或心理上的巨大波动。
在**文化中,风和浪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挑战,因此“惊风骇浪”常用来形容那些需要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该词汇给人以强烈的动荡感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引起紧张、焦虑或兴奋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用于描述某次旅行中遇到的恶劣天气,或是工作中的突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惊风骇浪的夜晚,星辰也藏起了光芒,唯有心中的灯塔,指引我前行。”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狂风巨浪的景象,听到风声和浪涛的轰鸣,增强对该词汇的直观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ormy seas”或“turbulent times”,都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情况。
惊风骇浪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广泛应用于描述社会和个人的动荡情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描述复杂情境的能力。
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把一桩~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骇】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骇,惊也。 、 《汉书·梅乘传》-马方骇,鼓而惊之。
【组词】
骇驷
4.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