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9:40
升阻比(Lift-to-Drag Ratio, L/D)是航空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升力与阻力的比值。升力是飞行器克服重力、维持飞行所需的力量,而阻力是飞行器在空气中移动时遇到的阻碍力量。升阻比越高,意味着飞行器在飞行时更有效率,因为它可以用较少的能量产生更多的升力。
在专业领域,如航空工程、飞行器设计中,升阻比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评估飞行器的性能。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在讨论飞行器性能或航空技术时会被提及。
升阻比这一概念起源于航空学的早期发展阶段,随着飞行器设计的进步和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这一参数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和强调。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航空技术的进步,提高升阻比成为航空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燃油效率和环境影响。
升阻比作为一个技术术语,可能不会直接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代表了人类对飞行技术的追求和对效率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升阻比的概念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节能减排或航空技术的新闻报道中,这个词汇可能会出现。
在诗歌中,可以将升阻比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的平衡:“在生活的天空中,我们追求更高的升阻比,平衡挑战与机遇,飞向未知的远方。”
升阻比可以联想到飞机在蓝天中翱翔的画面,或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这些都是与飞行直接相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升阻比的概念和术语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和应用在航空领域是普遍的。
升阻比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在航空学和飞行器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飞行器的性能和效率,以及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
1.
【升】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 《小尔雅》-两匊谓之升。 、 《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
2.
【阻】
(形声。从阜(jù)声,且(jǔ)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阻,险也。 、 《易·系辞》-德行恒简以知阻。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周礼·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 、 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 《诗·商颂·殷武》-罙入其阻。
【组词】
阻隘、 阻阨
3.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