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0:11
“功均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功绩与天地一样广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功绩非常伟大,可以与天地相媲美,通常用来赞扬那些对社会、国家或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功均天地”常用于对历史人物或英雄的赞美,如在描述一位伟大的帝王、将军或学者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
“功均天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伟大功绩的崇高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对某人巨大贡献的固定说法。
在文化中,天地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将某人的功绩与天地相比,是对其最高的赞誉。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功绩的重视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使用“功均天地”这个成语时,我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崇高,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如孔子、秦始皇、***等。这个成语激发了我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讲师用“功均天地”来形容一位古代的伟大科学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成语的力量和美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功均天地,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英雄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广阔的大地,背景是壮丽的日出。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功均天地”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s achievements are as vast as the universe”,虽然不如“功均天地”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崇高评价。
“功均天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某人功绩的赞美,也是对伟大和崇高的追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