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6:38
曲意: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或原则,为了迎合他人或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言行。它强调了一种不真诚或不直接的态度。
曲意一词源自汉语,由“曲”和“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曲”有弯曲、不直的意思,而“意”指意愿或意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不真诚或不直接的言行。
在**传统文化中,曲意有时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尤其是在官场或商业环境中。然而,它也可能被批评为缺乏诚信和道德的表现。
曲意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真诚和虚伪的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的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曲意可能出现在需要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表达不同意见的场合。例如,在家庭聚会中,为了维持和谐,有时不得不曲意接受一些自己并不完全认同的观点。
在诗歌中,曲意可以用来描绘一个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月光下,他曲意微笑,
心中却藏着无尽的哀愁。
曲意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微笑的面孔背后隐藏的复杂情感,或者是一段表面上和谐但实际上充满紧张的对话。
在英语中,与曲意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hypocrisy”(虚伪)或“diplomacy”(外交手腕),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曲意,因为它们更多地强调了表面的行为而非内心的真实意愿。
曲意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注意真诚与虚伪之间的界限。了解和识别曲意的行为有助于我们在社交和职业环境中保持诚信和直率。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在必要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