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3:19
宁静:形容词,指环境或心境的平静、安宁,没有喧嚣和纷扰。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平和的状态,无论是外在的自然环境还是内在的心理状态。
“宁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平静、安宁。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学和语言环境中,其使用频率和表达方式有所变化。
在东方文化中,宁静常与禅宗、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在西方文化中,宁静可能更多地与个人隐私和休息相关联。
“宁静”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放松和舒适。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面、静谧的森林或是一个安静的夜晚,这些都是人们寻求放松和冥想的理想环境。
在繁忙的工作日之后,我喜欢在宁静的夜晚散步,这让我感到放松和平静。
诗歌: 宁静的夜,星光点点, 心随风飘,梦随云游。
结合宁静的图片,如一片宁静的湖面或夜晚的星空,可以增强视觉联想。听觉上,轻柔的自然声音,如风声、水流声,也能增强宁静的感觉。
在英语中,“宁静”可以对应为“serenity”或“tranquility”,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学和日常对话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和含义。
“宁静”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环境的平静,也反映了内在心理的状态。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宁静”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创造氛围。
1.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2.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