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10
词汇“火珠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火珠首”字面意思是指形状像火珠的头饰或装饰物。火珠通常指的是火红色的珠子,常用来象征火焰或光明。
由于“火珠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描述中出现,用以描述某种特定的头饰或装饰。
“火珠首”可能是由“火珠”和“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火珠”指的是火红色的珠子,“首”指的是头部或头饰。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频率降低。
在某些文化中,火珠可能象征着光明、热情或力量。因此,“火珠首”可能在这些文化中被用作一种象征性的装饰,代表着佩戴者的某种特质或地位。
“火珠首”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勇士、神话故事或某种神秘的仪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由于“火珠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较少。
在创作中,可以将“火珠首”作为一个神秘的元素,融入到故事或诗歌中,用以描绘一个拥有特殊力量的角色或场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佩戴着火珠首的人物,在火光中显得格外耀眼。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或古代战鼓的节奏。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象征性头饰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意义,例如在某些非洲文化中,头饰可能象征着部落的身份或地位。
“火珠首”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学习和分析更多依赖于对古代文化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3.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