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2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22:16
词汇“火玉”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火玉”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火的玉石”或“像玉一样美丽的火焰”。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宝石,或者是一种形容火焰美丽如玉的比喻。
由于“火玉”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神秘或美丽的火焰,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宝石。
同义词:火焰、火光、火红 反义词:冰玉、冷光、寒冰
由于“火玉”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火”和“玉”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某种特殊的火焰或宝石。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火玉”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热情、力量或美丽。
“火玉”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光明和美丽,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
由于“火玉”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火玉”用来形容美丽的火焰或宝石:
在夜的深渊中,
火玉般的光芒闪烁,
照亮了黑暗的角落,
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种美丽的火焰,其光芒如同玉石般温润;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温暖而充满活力的乐曲,如同“火玉”般的光芒。
由于“火玉”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不明确。
“火玉”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使用的可能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特的比喻或象征,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