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55
“旌旗卷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旗帜随风卷起和展开。基本含义是形容旗帜在风中飘扬的样子,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动态。
“旌旗卷舒”源自古代对旗帜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旗帜在风中的动态。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对旗帜的描述,但“旌旗卷舒”作为一个成语,可能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形成的。
在**文化中,旗帜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国家的象征、军队的象征等。因此,“旌旗卷舒”不仅描述了旗帜的物理状态,也隐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动态、活力的感觉,联想到战场上的英勇、庆典的欢乐或自然的宁静。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变化和动态的感知。
在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时,我可能会使用“旌旗卷舒”来形容那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春风拂过山川,旌旗卷舒在蓝天。”
想象一幅画面:在广阔的草原上,五彩的旗帜随风飘扬,伴随着风声和远处马蹄声,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悠扬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ags fluttering”,但“旌旗卷舒”更具有汉语的韵味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旌旗卷舒”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动态感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旗帜的物理状态,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和深度。
1.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 、 《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 、 《国语·吴语》-建旌提鼓。
【组词】
旌旄、 旌羽
2.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
3.
【卷】
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引证】
《说文》-卷,膝曲也。 、 《庄子·徐无鬼》。释文:“犹拘挛也。”-有卷娄者。 、 《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丰卷字子张。
【组词】
卷曲、 卷娄、 卷陲、 卷屈、 卷舒
诚恳。
【引证】
《汉书·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
4.
【舒】
(会意兼形声。从舍,从予,予亦声。本义:伸展,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舒,伸也。 、 《诗·大雅·江汉》-匪安匪舒。 、 《广雅》-舒,展也。 、 《方言亢》-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 、 《淮南子·本经》。注:“舒,散也。”-赢缩卷舒。 、 《楚辞·怀沙》-舒忧娱哀。 、 唐·李朝威《柳毅传》-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 、 《水浒传》-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 、 《儒林外史》-把拳头舒过来。
【组词】
舒卷、 舒手、 舒头、 舒直立、 舒勃、 舒眉、 舒啸、 舒筋活血、 舒启、 舒达、 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