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58
“利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对他人有利,帮助他人获得好处或利益。它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互动,即通过自己的行为或决策使他人受益。
在不同的语境中,“利人”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利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传统文化中,“利人”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理念紧密相关。它强调个人行为应有利于社会和他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利人”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温暖、感激和尊重。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为他人带来正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那些利人的行为,如志愿者活动、慈善捐赠等。这些行为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团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利人”:
在晨曦的光芒中,
我看见利人的身影,
他们用双手编织希望,
为世界添上一抹温暖的色彩。
“利人”这个词汇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微笑的面孔和和谐的社区。在视觉上,它可以与温馨的画面和感人的场景相关联;在听觉上,它可以与鼓励的话语和感激的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利人”可以对应词汇如“altruistic”或“beneficial to others”。不同文化中对利人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同其积极的社会价值。
通过对“利人”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利人”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积极的社会理念和行为。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