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18
利不亏义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利益不会损害道义”。这个成语强调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应违背道德原则和正义。它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在任何情况下,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都不应该以牺牲道德和正义为代价。
在文学作品中,利不亏义 常用来描述那些在面对诱惑时仍能坚守原则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商业交易或日常生活中保持诚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伦理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利不亏义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利益之间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利不亏义** 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在追求利益时应遵循道德规范。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教育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的社会和道德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和坚定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面对诱惑时仍能坚守原则的人物。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保持道德的清醒和坚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利益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况。利不亏义 这个成语提醒我,无论结果如何,保持诚信和正直是最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利益的海洋中航行,
我坚守利不亏义的灯塔,
指引我穿越诱惑的波涛,
抵达道德的彼岸。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着两条路,一条通往财富和成功,另一条通往道德和正义。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这样的视觉画面,以及在做出选择时内心的挣扎和坚定。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通过“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强调在追求利益时保持诚实和正直。
利不亏义 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指南,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道德原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我的行为。
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亏】
(形声。从亏,(hū)声。本义:气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引申凡损皆曰亏。”-亏,气损也。
【组词】
亏柔、 亏退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