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7:34
武学:字面意思是指与武术相关的学问,包括武术的理论、技巧、历史、哲学等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武学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指与军事相关的学问,后来逐渐演变为专门指代武术的学问。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学不断吸收各种哲学思想和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在**文化中,武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道德和哲学的体现。它强调的是“武德”,即武术的道德修养,如忠诚、勇敢、正义等。在社会背景中,武学也常常与武术家的身份和地位相关联。
武学往往让人联想到英雄、侠义、力量和智慧。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敬畏、钦佩或是向往。在个人表达中,武学可以作为一种象征,代表坚韧不拔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武学可能与观看武术表演、学*武术技巧或是阅读武侠小说有关。例如,小时候观看李连杰的电影,对武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可以将武学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如:“山川如画,武学如诗,一招一式皆自然。”
武学可以让人联想到武术表演中的动作、音乐和服饰。例如,太极拳的缓慢动作和柔和的音乐,或是少林功夫的刚劲有力和鼓声。
在不同文化中,武学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例如,日本的武道(如剑道、柔道)强调的是精神修养和礼仪,而西方的武术(如拳击、跆拳道)则更注重竞技和体能训练。
武学是一个丰富而深奥的词汇,它不仅仅是关于武术的学问,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武学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与武术相关的复杂概念和文化价值。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