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46:50
拒虎进狼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拒绝了一只虎,却又引来了一只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为了避免一个祸害,却招来了更大的祸害。它强调了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产生的负面连锁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困境中的无奈选择,或者用来讽刺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决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某人在处理问题时的不智之举。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国际关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政策选择带来的意外后果。
同义词:引狼入室、饮鸩止渴
反义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策略和后果的深刻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描述负面连锁反应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虎和狼都是凶猛的动物,象征着危险和威胁。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风险管理的哲学思考,即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全面考虑可能的后果。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奈和悲观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复杂情况下做出选择的困难,以及无论怎么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却引发了更大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用“拒虎进狼”来形容这种局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拒虎进狼,无奈何,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森林中,刚刚赶走了一只虎,却又迎来了一只狼。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或动画来表现,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意思是从一个困境跳入另一个更大的困境。这个表达也强调了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更糟糕的情况。
通过对“拒虎进狼”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全面考虑可能的后果。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谨慎和周到。
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彼则翻云覆雨。
1.
【拒】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其不可者拒之。 、 《荀子·仲尼》注-拒敌也。 、 《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组词】
拒御、 拒敌、 拒捍、 拒马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
4.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