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37
“傲睨万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以高傲的态度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自视甚高,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持有一种轻蔑或不屑的态度。
“傲睨万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谦逊美德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然可见。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傲睨万物”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过度自信和傲慢态度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自大而失去朋友和机会的人。在表达中,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成语,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傲睨万物,结果在团队中非常不受欢迎。这个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谦逊和团队合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傲睨万物的他,最终在孤独中沉沦,谦逊的花朵,却在春风中绽放。”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高傲的人站在山顶,俯视着下方的世界。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冷嘲热讽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k down upon everything”或“consider oneself superior to all”,但这些表达没有“傲睨万物”这个成语那么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傲睨万物”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使用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谦逊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益自尊大,宝自有而~。
1.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2.
【睨】
(形声。从目,兒(ní)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睨,视也。 、 《左传·哀公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 、 《礼记·中庸》-睨而视之。 、 《庄子·山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 、 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组词】
睨注、 睨笑、 睨视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