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3:06
国魂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的精神核心或灵魂。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精神、文化传统、历史遗产以及国民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
在文学中,“国魂”常常被用来象征一个国家的内在力量和持久性,如在诗歌或小说中描述一个国家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特色。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国魂”可能被用来分析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同义词:民族精神、国家精神、文化核心 反义词:国耻、民族衰败
“国魂”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近代,特别是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和变革时期,人们开始更加强调国家的精神层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层面。
在,“国魂”常常与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传承联系在一起。它是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历史连续性的一个体现。
对于我来说,“国魂”这个词带有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人们,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文化成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关于“国魂”的讨论,这让我对**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国魂”:
在古老的城墙上,国魂静静地守望,
历经风雨,依旧坚韧,不曾遗忘。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城墙,历经沧桑,但依然屹立不倒。这幅画面可以唤起对“国魂”的视觉联想。音乐方面,一首庄严的国歌或民族音乐可以唤起对“国魂”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national soul”或“national spirit”可以对应“国魂”,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没有在中文中那样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国魂”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深度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也激发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国魂”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能够更深刻地表达对国家和文化的情感和理解。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