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0:22
“消夜”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夜间吃的小吃或简餐,尤其是在深夜或凌晨时分。它既可以指食物本身,也可以指吃这种食物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消夜”常常用来描绘夜生活的一部分,增添一种悠闲或热闹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随意,用来指代任何在晚上吃的非正式餐点。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可能会更具体地讨论消夜的菜单设计、消费群体等。
同义词:夜宵、宵夜 反义词:早餐、午餐、晚餐(这些是一天中正式的餐点,与消夜形成时间上的对比)
“消夜”一词的来源较为传统,可能与古代夜间活动较少,人们*惯在夜晚吃点小食以消磨时间有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夜生活丰富,消夜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消夜文化与夜市、小吃街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对夜间经济的开发和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在一些城市,消夜甚至成为了一种特色文化,吸引着本地居民和游客。
提到“消夜”,可能会联想到热闹的夜市、香气四溢的小吃、和朋友聚会的欢乐时光。它带给人的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的感觉。
个人经历中,消夜常常是在加班后的慰藉,或是周末与朋友聚会时的乐趣。它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社交和放松的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光点点,街角的小摊,烟火气中,消夜的香气,温暖了夜归人的心。”
想象一下,夜市的灯光、摊贩的叫卖声、食物的烹饪声,这些都是“消夜”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概念有日本的“夜食”、美国的“late-night snack”等,虽然具体的食物和*惯有所不同,但都是指在夜间吃的食物。
“消夜”这个词不仅代表了食物,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它连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是语言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俗。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