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2:09
消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消除或减少声音,使其变得不明显或不可听见。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理上的声音消除,也可以比喻性地指某种言论或信息的压制或消失。
“消声”一词源于汉语,由“消”和“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消”有消除、减少的意思,“声”则指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某些社会或政治环境中,“消声”可能与****的限制相关联,反映了权力结构对异议声音的压制。
“消声”可能引起人们对自由表达受限的担忧,或者对安静、平和环境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在公共场合消声手机,以避免打扰他人。
在诗歌中,“消声”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寂静的氛围,如:“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逐渐消声,只剩下星光的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所有人都在专注阅读,没有任何声音。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消声”可以对应为“silence”或“muffle”,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消声”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物理层面上指声音的消除,也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指言论的压制。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