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3:02
“咏风嘲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吟咏风和嘲笑月亮来表达情感或抒发思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在闲暇时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对世事的看法,带有一定的文艺和超脱现实的意味。
在文学语境中,“咏风嘲月”常出现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文人的闲适生活或对自然美的欣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过于文艺或不切实际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艺术评论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作品的风格或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义词:吟风弄月、赋诗作对 反义词:脚踏实地、务实进取
“咏风嘲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文人雅致生活的一个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吟咏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因此,“咏风嘲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宁静和超脱,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在月下吟诗作画的场景,给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文学沙龙中听到一位诗人用“咏风嘲月”来形容自己的创作状态,这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独自漫步在湖边,心中涌起一股咏风嘲月的冲动,便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坐在竹林中,月光洒在他的书卷上,微风吹过,他轻声吟咏,嘲笑着天边的月亮。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和竹林的沙沙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onlight musings”或“wind-inspired poet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通过艺术表达情感的倾向。
“咏风嘲月”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文学表达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它让我意识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对自然美的欣赏和通过艺术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我的文化素养。
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
1.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詠,歌也。或从口。 、 《虞书》。郑注:“谓歌诗也。”-搏拊琴瑟以咏。 、 《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 、 《论语·先进》-咏而归。 、 班固《东都赋》-咏殷周之《诗》。
【组词】
咏士、 咏雪、 咏哦、 咏吟、 咏言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嘲】
勾引。
【引证】
《金瓶梅》-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
【组词】
嘲汉子的班头、 嘲惹
4.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